全文約 1,250 字,閱讀時間約 4 分 10 秒
將「知識」內化的方式唯二
犯錯(知道「你所不知道」的事)
咀嚼後輸出(用「你的語言」 說一遍)
於是我效法 Weekly I/O,將每週所學(或偶然想起的觀點),以列點、摘要的形式寫下來,除了強迫自己必須定期長腦,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:)
本週,你將得到的是:
用「透明」消滅衝突
有時,你就是不適合做決定
出問題時,永遠是系統的錯
1. 用「透明」消滅衝突
在過往,我曾遭遇兩個情況:
與同事發生摩擦,雙方對立螺旋升高、交流驟減
遭合作對象施以「放話式戰術」,在主管 / 客戶 / 我之間,散播不信任
第 1 點相對單純,兩個立場不同的人(或組織),起衝突是很自然的,這是磨合時必然發生的,我的策略是:
打開雙方交流的「I/O」
- 找對方坐下來聊聊,ex. 請吃飯、喝杯飲料、出去晃晃- 務必確保對方是自在的、不是為你所迫,否則對方將會維持「防禦架勢」
- 關鍵是雙方都必須同時願意「聆聽 & 開口」誠實揭露感受
- 邀請對方分享情緒,若對方仍處於防禦架勢(ex. 不正面回應),則自己展露誠意
- 講話必須嚴格遵守「不指責,純分享,絕對誠實」
- 雙方交流感受後,根據剛剛的內容詢問「怎麼做,我們可以更順暢的合作?」
範例:Hi Tom,
最近我們的合作好像有點卡,我們可以交流下想法跟感受嗎?
如果還沒準備好,我可以先分享。請放心,我們的這段對話沒有壓力、責任,就只是交流一下。
- 針對那個案子,我們目標好像不太一樣,在開會時好像情緒有點高漲
- 你說出 XXX 那句話時,我感受到緊張、壓迫,有反擊的衝動
- 這些反應不是你的責任、是我自己的感受,我其實只是擔心 XXX 而已。
可以分享一下,你對這件事的感受嗎?也許有些我不知道的(對方分享)
原來你感受到 XXX,我理解了,那你覺得往後我該怎麼做,我們能比較好的合作?而且,我其實也感受到 XXX,如果你也能這樣做,那就太好了!
過程中不要怕被罵,誠實正直的和對方交流,真心的向對方求教、怎麼合作比較順暢。相信我,再強硬的人也會軟化的。
第 2 點比較有趣些,它和第 1 點的出發點相同(立場不同,衍生爭議),但第 2 點的故事主角,在我拒絕了不合理的要求後,出現了「惡意」、「恐懼」、「攻擊」的行為,包括但不限於:
灑出資訊迷霧(每個人知道事實都是片面的、或未經證實的)
散播猜忌、不信任等負面情緒(ex. 聽說客戶很不滿,我也不清楚狀況…)
越級施壓、把戰場擴大(ex. 找你 / 你主管沒用,那就再往上報,結合上述戰術)
很忙碌的上層,不見得能注意到所有細節,但面對明顯的惡意行為(對方沒有溝通意願),我們該怎麼保全自己、同時把任務完成?
你能做的是:
絕對透明
- 所有的決策、內外溝通紀錄,都要 sync 給所有人(善用 Email cc / 通訊群組)
- 邀請所有人參與決策,包含這個針對你的人定義歷史
- 會議記錄,是模塑現實的最佳機會(大家都很忙,最後會以你發出的紀錄為準)
- 善用聰明簡潔的溝通,讓大家願意讀你的文字不作惡(Don’t be evil)
- 誠實正直、不要怕被罵、不要怕犯錯的行事
- 你的目標是保護自己、保護大家,不是傷害人
在善良的前提下,透明且簡潔的溝通 / 同步,會讓所有人都能「輕鬆地取得事實」,就能消滅任何人透過「資訊落差、猜忌懷疑、情緒施壓」來操作的空間。若有人因為你這樣做,而感到痛苦、憤恨或恐懼,那他 / 她就是問題的源頭。
Key Takeaways
遇到問題,不要預設對方立場,永遠嘗試溝通
誠實開放的展露心思,不會讓你顯得脆弱
在「透明」的照耀下,愚蠢是無所遁形的
2. 不要急著做決定
我做過不少糟糕的決定,例如:
不想被罵,選擇隱藏事實
害怕失去對方,反而出言威脅
不願承認錯誤在己,拒絕聆聽
這些決定帶給我的恥辱、撕心裂肺的傷痛,而這些決定發生時,共同點只有一個:
「我的狀態很糟」。
影響我們決策的情緒因素很多,可能是壓力 / 恐懼 / 放不下的面子。放心,我不會說服你要消滅情緒,那是不可能的;我想分享給你的,是「自我覺察」和「延遲決定」。
如果你正面臨決策點,不確定該怎麼做、且身心俱疲,我建議你:
觀察自己的身體
- 我是否全身肌肉緊繃、呼吸困難?
- 有興趣者,可研究正念的一些技巧拒絕「下決定」
- 沒有任何決定,是你當下不做,世界就會毀滅的
- 中和那些逼你做決定的人事物(ex. 我要思考一下,預計 XXX 時回覆你)
重新思考
- 善用 AI, 這時代最好的思考夥伴,我自己用 AI 面對過情傷 / 人心博弈 / 生涯決策
- 不確定 Prompt 該怎麼下,歡迎找我交流
相信我,如果你沒辦法很輕鬆、瞬間的做出某個決定(注意,做出好的決策時,你的情緒並不會很高昂),那你並沒有準備好。
It is okay to be not okay.
Key Takeaways
做決定前,問問自己「我現在狀態如何?」
避免落入「被迫決定」的陷阱,逼你決定的人、絕對不是為了你好
善用工具,AI 一個月才 20 美元,便宜到靠北
3. 出問題時,永遠是系統的錯
發生問題時,你 / 你的環境專注的是咎責某個人,還是解決並預防問題?
有個同事 / 主管真的很討人厭,你希望他去死一死;但他去死,真的會解決問題嗎?不會,下一個惡魔隨時會現身,因為「組織的文化容許、甚至支持這種人存在」。
試問,有問題的,是這個討人厭的同事?還是組織本身?
一對情侶反覆的爭吵同樣的話題,雙方都指責「對方沒有看見自己的付出,永遠都在剝削自己」,請問分開真的會解決問題嗎?不會,因為你沒有變好,你必然會在人生的其他階段再次遇到一樣的挑戰,不及格的人生課程,上帝是會強迫你重修的。
試問,有問題的,是你的對象?還是你們的溝通 / 關係迭代機制?
出問題時,永遠是系統的問題,絕對不是人,因為系統才會:
允許相同的狀況一再發生
大規模的內耗,消磨所有人的鬥志
面臨不平、憤怒的感受時,試著想想,這是系統的問題,還是人的問題?相信我,絕對是系統的問題。
你真正該思考的是:
這個有問題的系統,你有能力 / 意願改變它嗎?
如果要執行,你的成本是什麼?回報值得嗎?
Key Takeaways
出問題了,請尋找系統性的源頭在哪,咎責人只會引發對立
釐清系統問題後,慎思是否值得投入
以上是我的本週所獲,如果對你也有所幫助,就太好了!
本文所有的圖片,均出自 Microsoft Copilot
產圖的 Prompt ,均出自我和 DIA Browser 的合作